走進「互聯網+」時代

Posted by conniekwong 08/03/2016 0 Comment(s)

所謂「互聯網+」,就是互聯網+「任何一個行業」,即B2C(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但「互聯網+」行動計劃與過往的不同,是較著重如何透過互聯網的技術平台(如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改造行業的生產和營運模式,從本質上提高行業的智能化,從而改善效率。
「互聯網+品牌」 Uber地產商聯乘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竇文宇指「互聯網+品牌」行銷策略在內地頗成功。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竇文宇指,中國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覆蓋經濟、社會民生、基礎設施和環境發展等四大層面。在內地,這個「互聯網+品牌」行銷策略頗成功,其中包括萬科、正佳等8家房地產企業,近期便與手機電召出租車服務商Uber合作,在旗下住宅區和商業樓盤設立50多個Uber上落客點,提供便捷用車服務。

他又指出,O2O線上線下無縫連結體驗,有助提升品牌形象,並以外國時裝品牌Rebecca Minkoff為例,指品牌在店中及試衣室內設立互動智能鏡,待顧客在智能鏡中試妥衣服後,讓店員可根據指令找來相符的衣服,都可豐富客人的消費體驗。
鎖定目標 借助社交潮人威力
 
香港跨境電子商貿總會創會會長陳楚冠說,數據顯示內地有達5.57億人透過手機上網,只要品牌能善用網上推廣,將商機無限。
香港跨境電子商貿總會創會會長陳楚冠在同一場合,則引述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調查的數據,指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內地網民數目達6.5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當中有5.57億人是透過手機上網,可見品牌若能善用網上推廣,可獲更大盈利。

他提到,企業在制定網上推廣策略前,應先要鎖定目標對象,再按此打造自己的微博、微信、百度等品牌官方平台。

如品牌以潮人及有網購行為者為對象,陳楚冠指公司可以透過在時尚網站張貼軟性文章,並針對性顯示廣告,再通過微博達人、博客及時尚雜誌主編等,在社交平台及論壇上分享產品試用心得,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招攬粉絲,吸引他們消費。
選擇合適模式 發展跨境電貿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稅務主管許昭淳說,內地跨境電商交易正處於「啟動期」及「高速發展期」之間的階段。
此外,內地跨境電貿發展如日方中,本港零售亦大舉進軍內地網購市場。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稅務主管許昭淳引述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表示,指去年內地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 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5.1萬億港元),按年增長33.3%。他指,這個市場正處於「啟動期」及「高速發展期」之間的階段。

許昭淳說,內地跨境電商主要分為貨物先行的備貨模式,及落單發貨集貨模式兩種。前者須租用保稅區、自貿區的倉儲作中轉,適合具實力企業;後者則以品項多樣的境外電商、代購、國內電商以及無清關能力的轉運公司為主。

他續說,目前內地海關對進口物品依類別徵收10%、20%、30%和50%的行郵稅(即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而進口貨物則徵收增值稅,按稅率為17%。由於行郵稅在50元以下可免繳,不少跨境電商會以貨運分拆方式進口,把每件商品的價格控制於500元以下。
善用大數據 有助網銷
 
龐蓓控股主席黃永成提到,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應借助大數據,制訂更完善的定價機制。
最後,龐蓓控股主席黃永成指出,港商發展內地網銷,應要尋求與可靠的交易平台合作。這不但能加強顧客信心,節省顧客搜尋貨品的時間,企業亦可利用該平台作中間人,減低營運成本及減少行政程序。

他還提到,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應借助售貨及客戶喜好等大數據,針對目標的市場推廣計劃,並制訂更完善的定價機制。

此外,企業亦不要忽略相對較細的市場,反應因應不同地區的需要發展,將現有與新市場相輔相成地發展,以拓大顧客源。

 


文章资料来源:HKTDC.com